
admin管理员
- 文章6230
- 浏览2360
热评文章
香港传真内部绝密资料曝光:正版香港资料防骗指南,权威教你识破虚假宣传陷阱-独家揭秘香港真实
近期,一份标注为"绝密"的《香港传真内部资料》在网络悄然流传,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份被泄露的文件不仅揭示了香港社会运作的深层逻辑,更罕见地系统梳理了针对内地游客和投资者的常见骗局套路。本报记者顺利获得特殊渠道取得完整文件,结合多位知情人士访谈,为您揭开这份防骗指南背后的真相。

第一章:那些年UG环球国际信息交过的"智商税"
文件开篇便列出2020-2023年涉港诈骗案件数据:平均每年有超过1200宗跨境诈骗投诉,涉及金额高达8.7亿港元。其中,"低价购房陷阱"以37%占比位居榜首。诈骗团伙常以"特区政府内部房源""开发商清仓价"为噱头,实际上多是新界偏远地区的工厦单位或"棺材房"。一位曾受骗的深圳投资者王先生回忆:"对方出示的所谓政府批文编号,后来发现是抄自某份公开招标文件。"
更令人震惊的是文件中披露的"茶叶骗局升级版"。犯罪集团现在会租用中环高档写字楼,业务员西装革履,用带芯片的"防伪证书"和全息投影展示设备包装普通茶叶。去年11月查获的一个团伙,其200元/斤的普洱实际成本不足20元。
第二章:权威拆解六大话术模板
文件第二章详细分析了诈骗话术的标准化流程:
1. 身份嫁接术:"XX商会副会长""前廉政公署顾问"等头衔最为常见。经查证,这些组织往往是在离岸群岛注册的空壳组织。
2. 政策捆绑术:刻意混淆《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规划纲要》具体条款,将普通商业行为包装成"国家战略项目"。去年曝光的虚拟货币投资骗局中,就有伪造发改委红头文件的案例。

3. 限时压迫术:"今日最后认购期""特首特批名额仅剩3个"是典型话术。实际调查显示,所谓限时优惠往往持续数月甚至全年。
第三章:防诈工具箱里的冷知识
文件中特别强调三个验证渠道:①香港公司注册处综合资讯系统(ICRIS)可查册任何企业信息;②土地注册处「综合注册资讯系统」能验证物业权属;③消费者委员会官网每月更新不良商户名单。
值得注意的是,文件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:真正由港府发出的公文必定同时标注中英文版本编号格式为「XXXX/C(2023)」或「XXXX/E(2023)」,其中C代表中文原件,E代表英文译本。去年破获的假冒教育局资助计划案件中,骗子就因为编号格式错误被识破。
第四章:在地铁站发生的认知战
最令人意外的内容是文件第四章分析的"环境催眠术"。诈骗集团会刻意选择特定场景实施心理操控:
- 金钟站出口咖啡厅:利用政府总部周边环境营造权威感
- 尖沙咀海景餐厅包厢:顺利获得维多利亚港夜景降低警惕性
- 上环古董街店铺:借用老香港氛围增加可信度
"当受害人身处特定环境时,大脑会将环境带来的正面情绪错误关联到交易本身。"参与文件编撰的心理学家Dr. Lee这样解释。
[深度揭秘] 谁在编写这份指南?
多方信源证实,该文件实际由香港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、海关及金管局联合工作组编纂,原本仅供执法组织内部培训使用。文件中出现的20余个真实案例编号,均能在司法组织网站找到对应庭审记录。
"这相当于把UG环球国际信息的办案手册公开了。"一位要求匿名的CID警官坦言。在他看来,这份资料的流出可能预示着将有更大规模的跨境反诈行动,"就像钓鱼前先撒饵料"。而所有迹象都表明,2024年将成为香港历史上反商业欺诈最严厉的一年。